三亚大茅村:软弱涣散村逆袭成美丽乡村
2020-11-19 10:43:31   来源:南国都市报   

以前的它:脏、乱、差、穷、散 现在的它:风光秀丽的海南省三亚市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产业进驻大茅村,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以前的它:脏、乱、差、穷、散 现在的它:风光秀丽的海南省三亚市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

产业进驻大茅村,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

  冬日的大茅山草木葱郁,三浓水库波光粼粼,水光山色中的三亚市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茅村,秀丽风光与文明风尚交相辉映。

  海南省三亚吉阳区北面靠山、南面傍海,辖区内大茅村、博后村、中廖村等8个美丽乡村如镶嵌在鹿城大地的一颗颗珍珠,串起来便是一条蓝绿相间的项链。然而,2015年吉阳区挂牌成立前,不少村庄仍是“脏、乱、差、穷、散”,大茅村就是其一,该村党支部曾连续三年被列为全市排名倒数的软弱涣散基层党支部。

  自2016年起,“美丽乡村”建设在三亚全面展开,吉阳区从强化党建入手,改变村容村貌,提高村民收入,不断凝聚人心人气,大茅村的逆袭之路也由此开始。

  一线压担用好人

  三顾茅庐请“老书记”出山坐镇

  大茅村,因辖区内的大茅山而得名,距离海南东线高速与海榆中线交叉口不足2公里,四周群山环绕。优越的交通条件、自然环境却没能让大茅村富起来,反而“捧红”了相邻的中廖村。这尴尬局面的背后是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这导致村里各项工作均难以推进。

  2016年村两委换届,三亚市吉阳区委组织部着重从加强党建入手,希望挑选精兵强将,调整村两委干部。经摸底,发现村民有意推选“老书记”高正才当村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老书记是村里的致富能手,80年代靠种植养殖已经是‘万元户’,也曾连任三届村党支部书记,每年都卓有成效,完成各项工作指标,还带领村民搞产业致富。”吉阳区委组织部的负责人认为,要扭转村里现状,他是最佳人选。

  但“橄榄枝”多次抛到年过五旬的老书记手里,并没有被接受。“我当年因为调养身体离开了岗位,后来常年在六道村负责征地工作,对本村情况不熟悉,最主要我年龄也大了,应该给年轻人机会。”当年已经55岁的高正才婉拒了这份邀约。

  “我们希望通过党的组织体系,能把最优质的人才、最好的资源向薄弱村集聚,助力乡村建设脱胎换骨。”2016年春节,一向爱才惜才的三亚市政协副主席、吉阳区委书记陈跃专程上门“游说”,希望高正才回来,为村民造福。

  高正才被感动了,同意参与换届竞选,最终以最高票当选大茅村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从今天开始,大茅就要正式进入工作模式,重新起步!”任职当天,高正才撂下这句话,破釜沉舟把自己逼到没有退路。

  两年来,吉阳区也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这一“头雁”,将全区38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对全区311名村(社区)干部进行资格联审,撤换了1名不尽职村支部书记。

  大刀阔斧搞改革

  以“党建织网”推动网格化治理

  新官上任三把火,高正才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基层组织建设:建阵地、强教育、抓作风、促发展,统一思想共识,凝聚发展合力。

  “离开村委会六年,不少村干部和返乡大学生不了解我,所以我经常找大家座谈,互相交流碰撞,久而久之就熟络了。”高正才说,村子发展靠一个人不行,得让所有的党员齐上阵,带着群众一起干,要培养一支能打硬仗的党员队伍。

  在这个背景下,大茅村以“党建织网”推动网格化治理,坚持“一格多元、一人多职、一网多责”的原则,将网格员分为三类: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党员网格员。大茅村下设17个自然村小组,共有900多户4000多人,全村128名党员被列入网格,每名党员负责联系、服务各自网格的10至40名群众,这样一来党员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党建工作也能做到全覆盖。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基于这样精细化的基层服务分工,“党建网格”的作用逐渐凸显,也为村民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此前上塘村小组80多亩农田因缺少灌溉,农作物年年收成低,作为网格员的党小组组长黎启成主动将情况上报,村委会实地了解情况后,申请启用集体资金修建了蓄水池,如今80多亩农田终于“解渴”了。

  整顿要坚决,方法得管用。被群众诟病最多的,最先挑出来的“刺”率先被“拔掉”,整顿村级党务,财务公开,“三会一课”正常开展。这样一来,大茅彻底变了:财务明晰、村委会五年没有公款吃喝的消费记录,乡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里的休闲文化广场清新自然。40多条村道全部建设到位,改动村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集体土地出租的每一笔收入都明明白白晒给村民看。

  固本强基,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注入基层党建,大茅村成立半岭片区党支部、沙塘片区党支部、大茅片区党支部、非公企业党支部。2020年,大茅村党总支部被升格至党委。

  发展优质合作社

  “党建+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产业旺不旺。

  这些年,大茅村党组织鼓励党员带头创业,发展优质合作社,拉动村民创业、就业。高正才是村里成立合作社第一人,其成立的沙塘玫瑰花合作社从最初的10亩地发展到120多亩地,并教授村民育苗、种植技术,带动12户农户一起种植玫瑰花,农户年均收入增加了近2万元,大家都盖上了“玫瑰楼”。在高正才的带领下,全村成立了29家种养殖合作社,目前优胜劣汰还有16家优质合作社被重点培养。

  村党委的作用在哪?高正才的理解是:避免村民单打独斗,有了党组织的引领,合作社的项目方向、成效等首先保障村民和村集体的利益。只有保障了村民的利益,才能调动村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大茅村波宁农庄合作社利用果园采摘、养殖孔雀等项目发展农家乐,帮助村民就业,运营多年成为村里的优质合作社之一。该合作社负责人高宁说,外人只看到“美丽乡村”风光的一面,鲜知其中的艰难,“我们感受到了党组织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大项目进驻,村两委也慎之又慎。党建专干员高金说,“合作之初,我们也担心远洋集团在租用土地后是否会逐步硬板化,我们要求对方不能破坏当地环境、不能将农田硬板化、不能建设硬化基础设施。”如今,大茅远洋生态村项目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将大茅传统大田轮作发展成为高效现代农业,实现从单一农业种植向“农业+”旅游、教育、体育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蜕变。

  谈起村里的变化,下岭村村民陈文新感触颇深,“这几年,我们的收入翻了好几番,以前大家要背井离乡去讨生活,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村里环境也比以前干净太多,生活幸福多了。”

  2017年,大茅村党支部甩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如今已被评委五星级党组织,并成为海南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标杆示范点,三亚仅两个村入选,另外一个是以发展民宿产业“走红”的博后村。

  大茅河、草蓬水蜿蜒入海,一个个美丽村庄在三亚全域绽放,让广大村民触碰到了这份奋斗来的幸福感。

  “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党民同心才能建设真正的美丽乡村!”陈跃说。

  (记者 刘丽萍 董海惠 何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电视夜校发挥更大“校”能
下一篇:“四保”为冬季瓜菜种植保“价”护航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