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变美了
2022-01-11 10:48:57   来源:南国都市报   

为治污开出5张处方,渔民转型赚更多水清岸绿 鱼虾归 风吹海浪 引客来工人在喂鱼。养殖经济效益提高和乐镇英豪半岛周边水域海水清澈。 ...
为治污开出5张“处方”,渔民转型赚更多

水清岸绿 鱼虾归 风吹海浪 引客来
\

工人在喂鱼。
\

养殖经济效益提高
\

和乐镇英豪半岛周边水域海水清澈。

  7日,在海南万宁港北的摆渡码头上,和煦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碧波荡漾,美景令人沉醉。乘坐摆渡船来到盐墩村,这里曾经无序扩张养殖的土塘基本已清塘。近年来,万宁聚焦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下大力气推动小海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小海渔民由无序养殖和捕捞逐步实现转产转业。退捕渔民告别“水上漂”,端稳“新饭碗”,收入不减反增,小海生态环境治理初显成效。

  问题

  水产养殖造成水质污染

  “我们小时候经常在海边玩,这里的海滩是很美的,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但是后来不少渔民开始从事渔排和土塘养殖,养殖污水直排海里,海水水质遭到了很大破坏。”来自联丰村的渔民朱晨喜向记者说道,此前他也有一口6亩大的土塘用于水产养殖,但因为水质受到污染,养殖风险逐渐加大,“环境破坏特别是水质变差以后,很多好品种的鱼都养不了,渔民只能养殖一些经济效益较低的鱼,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万块钱。”朱晨喜说道。

  小海是万宁主要的水产养殖基地。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小海周边城镇的生活污水、海水养殖污染物直接排入海,部分沉积海底。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物越积越多,水质污染严重,小海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面临面积变小、水量变小、水质变差三大问题。

  在盐墩村建养殖厂的海南万诺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慧强,对小海的环境变化深有感触,“以前水质不好,公司养殖的水产品品质也上不去,卖不上好价钱,经济效益很低。”叶慧强说道,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共赢共生,只有环境好了,才能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处方

  治理生态,退塘修复湿地

  2019年10月,万宁市启动小海生态治理。根据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出了“纳潮活海”“治污净海”“生态蓝海”“智慧管海”和“惠民用海”五大“处方”,逐步推进小海生态治理工作,通过清退小海周边的养殖池塘和养殖鱼排,逐步修复湿地。

  “2021年,我响应政府号召,把自家的6亩土塘清退了,到万诺公司上班,现在一年稳定收入在5万元左右,比以前好了很多。”朱晨喜说道,目前万诺公司吸纳了40个转产转业的渔民,一年提供3000人次的临时用工岗位。

  “海上环卫队”在治理海上环境卫生的同时,也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就业岗位。每天一早,万宁市和乐镇渔民翁红标和妻子林均容驾驶作业船从英豪半岛码头出发,前往小海入海口处,开始了海上垃圾清理工作。当了十几年渔民的他们,想不到自己从此不需要在水里“讨生活”了,有了一份相对固定的工作,每月拿工资。

  万宁建立起“海上环卫”市场化运行新机制,组建了一支由37人组成的专业海上环卫队,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岸滩、河流入海口及近海海洋垃圾治理等工作,开启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及“海域保洁”建设新格局。

  据了解,为配合渔民转产转业,环卫队成员大部分为沿海渔民,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海上作业的安全性。目前海上环卫作业面覆盖万宁109公里海岸,包括内海30米、外海低潮线200米范围内的海域清洁以及海岸沙滩清洁,构筑完整的海域垃圾收集、打捞、运输、处理体系,不断夯实万宁市海域垃圾污染防治能力。

  转型

  渔民去上班,还有“分红”

  记者了解到,受到清塘的影响,不少原渔排养殖户收入减少,转产转业的压力不小。万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德鸿介绍,将进一步引导渔民加入东星斑养殖产业。建立“企业帮渔民、政府扶企业”的联动机制,实行东星斑陆域工厂化海水养殖企业准入机制,鼓励企业贡献社会责任,拿出多层养殖车间第一层的一半养殖池捐赠给政府,由政府统一分配给退塘退排渔民,逐步引导渔民转产至符合环保标准的水产养殖生产。

  同时,还将搭建就业平台积极联系养殖、农产品加工、旅游等能够吸收较多劳动力的大企业,拿出一定岗位,专门安排退塘退排转产转业渔民,确保渔民转产转业后稳定增收。

  李德鸿介绍,万宁正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目前已在全省发布休闲渔船15种船型,7家投资企业(合作社)已启动建造27艘休闲渔船,首批15艘休闲渔船将于2月投入运营。计划培训400名渔民成为休闲渔船船长、导钓员、安全员及从业人员。目前已培训107名渔民,待休闲渔船正式启动运营后带动培训的渔民转产转业。

  目标

  将打造万宁城市后花园

  近年来,万宁市不断加快治理小海、老爷海,基本完成周边禁养区清退任务,万宁市还积极探索环境保护齐抓共管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合力推进污染减排、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同时,实行中央环保督察考核评比、责任追究、一票否决、约谈警示等制度,切实把责任层层落实。

  截至2021年,小海治理工程清退禁养区水产养殖近万亩、渔排近7万口,启动南汊道恢复等4个分项工程建设,种植1300多亩红树林,有效改善了小海生态环境。如今小海逐步“逆袭”,不少渔民感慨,昔日养殖池塘和养殖鱼排遍布的无序景象不见踪影,水清岸绿鱼虾归的美景再现。从事海洋捕捞的原池塘养殖户,受益于小海水质改善,渔业资源成倍增加,年收入比之前养殖提高了近万元。

  记者了解到,万宁市未来还将面向全球征集小海未来发展的规划设计方案,将小海打造成为“万宁最大候鸟栖息地”“万宁城市后花园”。

  (记者 易帆)

  数说

  截至2021年

  小海治理工程

  清退禁养区水产养殖近万亩、渔排近7万口

  启动南汊道恢复等4个分项工程建设

  种植1300多亩红树林

  渔业资源成倍增加

  养殖户年收入提高近万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介绍保亭乡村振兴工作经验
下一篇:农村的饮水清又纯 民生的温度暖人心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