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海水蓝 才能富钱袋
2022-01-07 10:58:29   来源:南国都市报   

吃过先污后治的亏,文昌冯家湾寻求二次突围渔民退出粗放式养殖,入驻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统一管理进排水。  ...
吃过“先污后治”的亏,文昌冯家湾寻求二次突围
\

渔民退出粗放式养殖,入驻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
\

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统一管理进排水。

  2016年和2017年,冯家湾接连遭到海南省人大执法检查组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的“点名”。养殖户常年的粗放经营,以及无序的进排水管理,导致冯家湾沿岸沙滩出现淤泥化,海水富营养化。

  与此同时,作为海南的“虾苗谷”,当被污染的海水再度被抽取用于养殖,造成对虾虾苗的繁衍困难,导致冯家湾的养殖效益比20多年前有所下降。破坏环境的恶果终是始作俑者“享用”,“冯家湾现象”一度被称为大自然的“现世报”。

  持续数十年的“靠海吃海”运作模式,让冯家湾的海水养殖业彻底面临困境。这是关系当地数千群众生产生活的行业,粗暴关停不符合现实需要,一场突围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尝试。

  一次转型 让冯家湾成为“虾苗谷”

  事实上,从“靠海吃海”的角度进行梳理,冯家湾的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养殖业。最初,他们的选择更为直接——海水捕捞。半个多世纪前,冯家湾涌现出一批敢于搏击风浪的渔民,今年67岁的曾纪森,早年曾是一名渔民。搏击风浪的日子直到20世纪80年代,洁净的海水与平稳的海湾环境,适合水产种苗生长,因此让冯家湾受到虾苗繁育企业的青睐。1989年,随着海南省水产研究所在冯家湾沿岸的会文镇投资建设第一家虾苗繁育场,众多水产养殖企业相继进入冯家湾。

  从种苗繁育到养殖管理,以及运输销售,当上下游的产业链逐渐打通,效益逐年增加,更不必在风浪里讨生活。曾纪森和其他渔民纷纷上岸,加入其中。

  从捕捞到养殖,冯家湾经历了第一次转型,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冯家湾成为海南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海水苗种基地,2006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对虾星火产业带”,被誉为海南的“虾苗谷”,当地居民“蛇皮袋装钱”的故事脍炙人口。

  根据2016年的一项统计,冯家湾海岸线上遍布987户养殖户,年产值6.79亿元,涉及人员达6984人,其中4334人直接就业。然而,常年粗放式的养殖模式,无序的进排水管理,让冯家湾遭遇污染,随之而来的是,当地海水养殖产业效益滑坡。

  “如果再不改变,冯家湾的海水养殖产业就要走到尽头。”2016年和2017年连遭“点名”之后,原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这样表示。这是涉及当地数千群众生产生活的支柱产业。但是困境已经到来,在当年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的一份报告中,“‘虾苗谷’的称号已岌岌可危”这句话十分醒目。

  发展的抉择 可持续发展必须减少污染 但支柱产业不能“一刀切”

  从小看着父亲曾纪森从事海水养殖业,曾广能对这项产业了然于心。关于冯家湾海水养殖业的利润,早期可达到50%,到了后期,曾广能发现,更有甚者已经出现亏损,“水质变差影响种苗繁育,导致利润下降。”这让曾广能等新一代养殖者开始担心未来。

  这也是国内多地水产养殖区域面临的问题。不过在现象的背后,国内海水养殖行业依然是具备千亿产值的重点项目。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0年版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海水养殖产值达3575.29亿元,在全球水产养殖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位置。

  支撑起这个重要位置的,正是冯家湾等一个个养殖区域。“但如果再不转型,可能用不了二三十年,水产养殖产业在冯家湾就没得做了。”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管委会招商投资部工作人员刘玉雪很清楚冯家湾面临的困境,“由于粗放式的海水养殖,部分沙滩已淤泥化,一些红树林区域出现退化。”

  “一刀切”关停海水养殖场,不符合曾纪森等上一代养殖者的现实需要;漠视这种存在污染的养殖方式,也不符合曾广能等新一代养殖者的未来愿景。低成本高污染与高成本低污染之间的矛盾,既是曾纪森与曾广能之间的“家庭矛盾”。

  支柱产业不能简单切割,若想可持续发展,则需要提高养殖场的进排水管理,减少废水污染。“仅靠养殖户个体很难做到,必须以整体进行产业升级。”2016年,原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曾表示,冯家湾海水养殖产业升级已列入规划,通过统一管理进排水等措施减少污染,提高产业的可持续性。

  如今,6年过去,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在会文镇沙港崀地区持续建设,关于冯家湾的第二次转型,正在进行中。

  第二次转型 力求冯家湾走出困境

  根据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的反馈,相关部门做出整改方案,要求冯家湾生态红线区海水养殖全部退出。同时,《全省水产养殖规划》也提出冯家湾禁养区内养殖清退。对于本地退养户的长久生计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文昌市利用沙港崀地区6987亩国有土地建设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满足养殖户生计,也能统一进行环保管理。

  可是事实上,曾纪森一开始并不同意清退。“入园成本高,各项都要达到环保标准,可能还得安装净化设备,原先的老养殖场可不需要做这些事情。”养殖户不愿入园,成了刘玉雪和同事们面临的难题之一。

  “原先的粗放式养殖几乎不需要什么环保成本,也因此对生态造成影响。”当成本提高之后,如何让养殖户的收益也随之提高,刘玉雪和同事们所做的努力,更像是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

  2020年12月17日,山东渤海、广东海大、晨海水产等企业签约入驻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作为国内水产养殖行业的标杆企业,能够为冯家湾带来优质种苗和先进技术。

  “高成本带来高价值,我们愿意投入。”作为南美白对虾育种、测试的研发型企业,渤海水产育种(海南)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何强认为,环境优越的海南是开展研发的最佳区域,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对于环保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吸引企业入驻,“规范化很重要,标杆企业的群聚也利于企业自身发展,未来考虑实现上下游产业链。”

  标杆企业带来的优质种苗和先进技术,也将惠及入园的本地养殖户,帮助冯家湾海水养殖行业取得高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正是曾广能等新一代养殖户所看重的。

  如同多年前曾纪森和渔民们为冯家湾实现的第一次转型,如今曾广能作为第一批进入园区的本地养殖户,与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海葡萄养殖,力求为冯家湾进行第二次转型。

  在新一代养殖户的带动下,冯家湾禁养区内的84户养殖户如今全部完成清退,红树林逐渐恢复昔日景观。根据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相关规划,园区统一从近海2公里、海平面以下9米的位置取水供园区海水养殖使用,养殖尾水经过四级净化处理,达到海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DB46/T 475-2019)一级排放标准后,才能进行排放。

  目前,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已经吸引14家企业入驻,入园养殖户80户以上。根据规划,未来完成三期建设之后,将全面实现6987亩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入园企业将达到20家,入园养殖户达到1200户以上。

  2021年下半年,曾广能在园区养殖的东星斑和东风螺都完成销售,收益可观。新的一年,曾广能计划加大投入,“有企业指导,技术和种苗都有保障。”企业带动,养殖户跟进,曾经受困的冯家湾,期待一次突围,重现往日光彩。

  (记者 贺立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海大团队获德国红点设计奖
下一篇:省级非遗海南虎舞:虎舞生威300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