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贫困群众“主人翁”意识
2020-01-07 10:04:55   来源:海南日报   

  脱贫攻坚的有效推进,必须实现扶贫工作与贫困群众双贴近,谋划工作万万不能脱离群众。  只有提升参与感才能有更多获得感,才能实现高...
  脱贫攻坚的有效推进,必须实现扶贫工作与贫困群众“双贴近”,谋划工作万万不能脱离群众。

  只有提升“参与感”才能有更多“获得感”,才能实现高质量脱贫,夺取最后的胜利。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愈加清晰,时间愈加紧迫。扶贫干部们肩头扛着压力,找资源、跑项目,走村入户,马不停蹄。然而,在一些地方,与之相对的是,一些贫困户对扶贫工作、扶贫项目却参与度不够,结果导致贫困户对干部的工作不理解,对扶贫政策、产业等较冷漠,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一种现象,显然不利于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推动其走上自给自足的道路,影响长久脱贫,需引起重视。

  脱贫攻坚,谁是主人翁?显然是贫困群众,关键也要靠贫困群众。政策的推进、项目的落实等,如果只是扶贫干部的“独角戏”,“剃头挑子一头热”,贫困户没有充分参与进来,那么,扶贫效果只会维持一时,很难走向长远。在推进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道乡毛道村扶贫工作时,我深知光靠干部抓落实是远远不够的,精准扶贫工作成败的关键,还在于发动和依靠群众。只有突出群众参与,领好“里子”抓管理,才能推动扶贫工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怎么提升参与度?关键要做好正面的引导。陷入贫困的家庭,各有各的遭遇,或是因病致贫,或是因学致贫,或是因残致贫,或是因灾致贫,等等。要做足精准扶贫的功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把扶贫扶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要多想一步、多做一点,通过典型引导,激发起贫困户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斗志。只要贫困群众的志向立起来,内生动力被“唤醒”,就能从“要我脱贫”过渡到“我要脱贫”,实现脱贫就不再是难事。

  当然,正面引导之外,还要通过巧妙的政策设计,倒逼贫困户最大限度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例如,村集体经济创业难,守业更难,如何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让干群参与管理,是必须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及时制定了集体经济的管理制度,要求农户参与集体劳动及轮值班等工作。同时,统计农户参与集体劳动、轮值班次数,对农户进行加分减分的评分工作。通过硬性规定以及多劳多得的扶贫方式,让贫困户尝到了参与集体经济管理的甜头。

  再如,村里还开展了“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等活动,由以往的“钱物送上门”转变为“劳动换物资”。用劳动换积分、兑奖励,带动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中来。同时,还积极邀请村民参与村务决策,建言献策。就实际效果来看,诸如此类的举措,帮助村民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激发了他们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其从袖手旁观的观众转变为融入其中的主人翁,村民的精气神、村子的凝聚力等都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自身扶贫经验,笔者深刻体会到,脱贫攻坚的有效推进,必须实现扶贫工作与贫困群众“双贴近”,谋划工作万万不能脱离群众。也就是说,扶贫干部开展工作时,不能只顾“埋头赶路”,也要“抬头看路”,时刻观照扶贫之“路”有没有修到群众的心坎里,有没有带动群众充分参与。只有提升“参与感”才能有更多“获得感”,才能实现高质量脱贫,夺取最后的胜利。

  (作者 黄叶军 系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道乡毛道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 工作单位:海南省纪委监委)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走一条科技兴椰的新路
下一篇:儋州糖寮: 甜生活 “熬”出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