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专家”李博赈
2018-08-20 08:04:16   来源:海南日报   

李博赈(右一),在澄迈金江镇高山朗村田间进行土壤肥料养分检测帮助更多农民致富是李博赈的梦想李博赈在给金江镇高山朗村农民进行冬种瓜菜技...

\

李博赈(右一),在澄迈金江镇高山朗村田间进行土壤肥料养分检测

\

帮助更多农民致富是李博赈的梦想

\

李博赈在给金江镇高山朗村农民进行冬种瓜菜技术培训。

  饿过肚子,他满心想着如何帮农民多引些良种,多产些粮食;醉心农技,他放弃行政岗位,转身和土地打起了交道……30年过去了,澄迈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李博赈从群众口中的“小李”变成了“老李”,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却未有分毫改变。

  这份热爱随处可见:一打听到哪里有水稻、甘蔗、瓜菜等作物的优良品种或先进技术,李博赈就琢磨着引进来教给农民,村道上经常能看见他骑着自行车穿梭的身影;为了让大伙因地制宜搞好生产,他率队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近5年累计为当地农业节本增效1.7亿元。

  今年7月25日,澄迈县总工会在金江镇公布澄迈首届“十大工匠”评比结果,李博赈位列其中。在拿到6000元奖金后,李博赈没想太多,直接将钱捐给了困难职工,表示对方比自己更需要这笔钱。在澄迈县总工会有关负责人看来,比起站在聚光灯下回溯过往成绩,李博赈更喜欢和作物、土壤打交道,“这位‘土专家’不搞花招,只想给予农民实实在在的帮助。”

  因为饿过 他一心谋农业增产

  8月16日上午,连绵不绝的雨水刚有些消停,澄迈县金江镇山口村便迎来一堂热闹的“田间教学课”。在人群中间,李博赈不时捻起几撮泥土,用平实的语言将科学灌水、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要点一一传授给乡亲。

  “老李,你看看我们村这土质适合种些什么?”“李老师,这土地该施高氮肥还是高钾肥?强降雨后,蔬菜抢收抢种我们该注意哪些事情?”……课程进入尾声,不少农户便围上前来和李博赈讨教种植方法,李博赈不紧不慢地一一解答,“看见农作物长势好、产量高,我最是高兴。”

  李博赈走上农技推广这条路,和他童年“饿怕了”的经历有直接关系。

  李博赈1963年出生在澄迈县大丰镇美桃村一个农民家庭,共有5个兄弟姐妹。“人多地少,吃饭成了我们家的大难题。借米是常有的事。”李博赈一直记得,20世纪60年代,田里的水稻每亩只能产二三百斤,碗里的地瓜、芋头永远比大米多,常常吃得“胃酸直往上涌”。

  自那时起,李博赈便想,“如果有机会,我要把更高产的水稻种在这片大地上,让家里人吃大米饭都管够!”这一稚嫩的心愿鞭策着李博赈寒窗苦读,并于1983年考入海南大学,主修农学专业。4年过后,学成归来的李博赈被分配到澄迈县金江镇美亭乡(现美亭责任区)政府,以农业助理员的身份踏出了梦想的第一步。

  转攻技术 他潜心下田搞研究

  起初,作为乡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工作能力不俗的李博赈前途被不少人看好,但他很快便坐不住了。“我打小就跟着父母去播种、插秧、割稻、晒谷,本科又是学农学,比起办公室里的行政工作,我更期待多到农田研究植物、土壤,发挥专业所长。”

  澄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物保护站站长李良会与李博赈同事多年,他还记得,1991年,听闻美亭乡新设农技推广站需要技术人手,李博赈第一个递交了调岗申请书。“很多人都说他脑袋‘秀逗’了,放着平坦的前途不要,非去干又苦又累的技术岗。”此外,当时对于这个大学生,许多人对其能否干好这份活仍抱有疑虑。

  李博赈的工作热情和专业能力很快打消了众人的顾虑。虽然当时百姓吃不饱饭的问题早已因杂交水稻的广泛种植得到解决,可新品种也在不断迭代,及时推广优良品种和新技术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李博赈骑着自行车,背着材料、种子在乡间四处奔走,教导农户施肥打药、科学管理,用汗水换来了百姓的好口碑。

  1995年,伴随着农户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李博赈走出了美亭乡,进入澄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李良会告诉记者,在这里,李博赈“工作狂”的特质更加暴露无遗。

  近10年来,李博赈风雨无阻地率团队奔走在全县各大田洋病虫害观测点,一笔一划记录着病虫害发生情况,利用数据化技术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工作,指导农民发展生产;下乡回到单位,他又总是伏案整理资料、写文章,办公室的灯经常亮至深夜。“据李博赈自己说,他手写的技术资料已超过20万字。”李良会直言,“他就像是一头老黄牛,这种敬业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前进。”

  扎根农村 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8月14日下午,海南日报记者走进李博赈的办公室,除了堆积成小山的各类农科农技书籍,映入眼帘的还有被一捧一捧摆放在地板上,准备晾晒的泥土。它们来自澄迈县各个乡镇,每一捧土都代表着80亩到100亩田地。

  “这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李博赈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即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李博赈举例说,前几年,在老城镇罗驿村,他曾经看到一位农户给自己的辣椒田连施了8包磷肥,但作物生长情况很不理想。“这是因为磷元素过量,导致作物植株吸收其它养分元素的能力大大下降。”李博赈表示,如果这些农田都能做到测土配方、因“地”施肥,土地的利用效率将获明显提升。

  这不是孤例,这些年来,李博赈在《农技服务》《农业研究与应用》等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过15篇学术论文,这些内容不仅书写在书页上,也写进了土地里:近5年来,李博赈在水稻、冬季蔬菜、福橙、无核荔枝、无籽蜜柚等作物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平均每亩节约肥料成本和增加收入为14.6元、32.2元;通过技术组装配套,李博赈解决了水稻抛秧栽培过程中的植株徒长以及后期病虫害加重的技术难题,使水稻亩产量增长8.5%,总产量增加4500余吨,新增纯收益逾600万元。

  “只要还干得动,我就要继续干下去。”李博赈表示,自己对农村有着很深的感情,和农民一起待在田里,感觉心里踏实,“帮助老百姓种好地,也是咱们农技员一辈子的责任。”(记者 陈卓斌 苏晓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海口计划20天抢种蔬菜10795亩
下一篇:精准帮脱贫 龙密结硕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