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心怀乡土 勇当创客
2016-09-22 10:47:27 来源:海南日报 评论:0 点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海南行动
“墙,推倒了就是门”,挂在农庄入口处的招牌引人注目。农庄主杨世海,推倒的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墙”。他辞去了25万年薪的总经理职务,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青山村,把荒地、废弃的老房子,变为“乡村童年情怀农庄”。
情怀,是年轻人回乡的“荷尔蒙”;年轻人,是农村重建的动力源泉。
海南农村农业要走上新的发展路子,呼唤新农民。陵水在吸引青年回乡创业的同时,也大力培育农村新生代,破解农村发展人才短板。杨世海这群新农民,正在给农村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培育新生代挑大梁
“80后”陵水文罗镇姑娘许方瑜,挑起了村里农业大梁。她组织成立了陵水兴罗果蔬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达到610户,服务的群众达到3000多人,并成为农村淘宝合伙人,将村货销往全国。
“父亲一直做农,种西瓜、龙眼、荔枝。”许方瑜说,优质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成就了文罗农业的兴盛,冬季瓜菜和水果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不过,许方瑜也发现,传统种植方式越发不可持续;而传统销售模式也让农民的利润空间一步步缩小。
改变迫在眉睫。但许方瑜感受到,已至花甲之年的父辈们难以改变传统观念。在陵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时,她自己参加了。“培训时就接触到了病虫害防控不一定要使用农药,也可以通过改良土壤,以及灭虫灯等物理防控。”许方瑜边学边实践,她认为,在“不差钱”的年代,优质农产品却稀缺。
做足了质量,就可以打造品牌。去年,阿里巴巴和陵水县政府合作,开展农村淘宝项目,许方瑜成为阿里巴巴在文罗镇的农村淘宝合伙人。她注册了“文罗”“新农人”商标,带着一批年轻人做起了电商。“龙眼传统渠道售价为7元/斤,而网上能卖到12元/斤。”许方瑜说。
引回大学生领群雁
河边草房中坐定,斟上一杯茶,拥有硕士学历的杨世海侃侃而谈。他和另外2个伙伴,投资200多万元,将小时候游泳放牛的地方,变成了一座精致的农庄。
1976年出生的杨世海,十几岁外出求学后,就很少回到村庄,一直在外从事教师、翻译、酒店管理等工作。虽然生活不错,积蓄渐丰,但每次回来,看到苍老的家乡和渐渐荒废的童年玩耍之地,杨世海思绪万千。去年,他决定回乡重拾童年的“梦”。
杨世海租下河畔几座荒废的房屋和荒地,着手改造,经过数月的努力,建起了河畔餐厅、民宿、城市众筹菜地,并在河上架起了浮桥,穿过河对岸的农田。“待到冬季瓜菜成熟时,就可以引导农民去采摘。”杨世海说,我们也正在着手开发农产品作为旅游伴手礼,就是希望通过农旅融合提高农业效益。
目前,乡村童年农庄已为青山村提供21个就业岗位,12户农户直接参与农庄的农产品配送。即将启动的二期工程,将至少新增就业岗位30个,受益农户数量将达到35户以上,受益面将覆盖青山村三分之一以上农户。
农村创业空间大
“农村需要许方瑜、杨世海这样的年轻人。”陵水农委主任科员蔡仁芳说,曾经年富力壮的农民,渐渐老矣,农村劳动力正在出现老龄化趋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中,60后仍旧是主力军,并且接受教育程度较低,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求。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陵水也主要选择农村新生代,以“70后”“80后”为主。2015年省一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一共培训了210人,主要是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负责人、种植大户和农场主等;县一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一共培训了1300多人,今年将培训2700人。
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在陵水,越来越多外出高学历青年人,像杨世海一样,背起行囊返回农村创业;而像许方瑜这样的农村新生代们,也愿意选择留在村庄,接过父辈的班。
蔡仁芳说,随着社会发展,农村产业多元化,吸引年轻人的不仅是情怀,还有越来越大的农村创业空间和越来越大的创业舞台。(记者 况昌勋 程范淦 通讯员 黄艳艳9月21日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保亭:打造地域美食品牌
下一篇:果树“栽”在云网上

评论排行
- ·手机农业科技110 系统(...(4)
- ·海口大坡服务站(2)
- ·文昌举办农业科技110手机...(1)
- ·香料饮料服务站技术员应...(1)
- ·乐东县科技110快速反应 ...(1)
- ·苦瓜高效栽培技术(1)
- ·八所镇挂职科技副镇长组...(1)
- ·龙江服务站(1)
- ·三门坡服务站(1)
- ·隆苑农庄(1)
- ·新和农庄——马来绿(1)
- ·买个爱心冬瓜 免费配送到家(1)
- ·“紫娘喜”再夺“荔枝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