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澄江迈岭旖旎风华沐春行
2016-01-28 14:27:10   来源:海南日报   评论:0 点击:

生产总值增速连续5年排名全省第一,GDP总值突破双百亿元澄江迈岭旖旎风华沐春行在澄迈县老城镇,西环高铁从稻田上面飞架而过,气势十分恢宏...
生产总值增速连续5年排名全省第一,GDP总值突破双百亿元
澄江迈岭旖旎风华沐春行
\

在澄迈县老城镇,西环高铁从稻田上面飞架而过,气势十分恢宏。

\

生态软件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创业基地。

\

澄迈县富力红树湾。

  生产总值增速连续5年排名全省第一,GDP总值突破双百亿元,位居全省第三大经济体,世界长寿之乡…… “十二五”是澄迈发展最为快速的5年,也是澄迈发展不平凡的5年。

  “十二五”期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两次超强台风袭击,澄迈县委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稳中求进,牢牢抓住“产业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战略理念,持续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与任务,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澄江迈岭,旖旎风光。“十二五”期间,澄迈坚持按照“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思路,积极调整三产结构,着力破解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难题,并在社会救助、医保、社保和城乡低保上建立四大保障体系,给澄迈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三产产业结构调整 “三县一地”经济一举三得

  5年前,桥头镇的沙土地瓜一亩收入不过2000元左右,而5年后,桥头镇每亩沙土地瓜收入超过万元。

  “十二五”期间,澄迈强力推进“四化四县”(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农业生态现代化示范县、有标识可追溯农产品示范县、无公害农业科技示范县、中国富硒农产品示范县)建设。以澄迈桥头地瓜为例,这种从日本引进种苗种植的富硒地瓜,已是近年岛内外农产品市场上的“香饽饽”,这些沙土中种植出来的富硒地瓜比普通地瓜价格高7—10倍。

  5年前,老城开发区美仑河畔还是一片撂荒地,5年后,撂荒地转身变成了海南生态软件园的休闲办公区,入园企业达到800多家,成为全省经济效益亩产值最高的园区。

  “十二五”期间,澄迈县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政府服务作风大为改变,行政审批效率提速,让澄迈的经济发展爆发活力,以民间资金为主的大量社会投资涌入澄迈,覆盖了整个三次产业,形成了新“投资洼地”,造就了“澄迈速度”,也带来了蔚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国际旅游岛建设持续升温,一时期间岛内旅游地产热潮迭起,但面对国内经济下行的大背景,澄迈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上要避免“头重脚轻”,要脚踏实地打基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才能实现逆风上扬。

  在一产农业上,澄迈逐年加大投入和扶助力度,以“科技引进—科学管理种植—品牌增加附加值”模式来发展农业。地瓜、福橙、咖啡、福牛、无籽蜜柚等数十个品种都是澄迈发展模式下的成果。

  在产业布局上,澄迈着力发展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房地产、康复养生产业。5年之间,澄迈的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一、二产业加快发展,三产短腿拉长,“十二五”末期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5.5:47.8:26.7。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澄迈基础设施的完善,曾经“短腿”的三产正在拉长,例如澄迈旅游产业发展快速,旅游人数从2010年76.30万人次飞速发展到2014年的300万人次。2014年,澄迈县三产比重为26.9:47.3:25.8。产业结构不单一,三产比重趋向平衡发展。

  “8+2”民生工程实施6年

  破除城乡资源调配壁垒

  澄迈是农业大县,全县60%的人口为农业户口,如何把城乡资源调配均衡,让这60%的农村人也能享受到同等待遇,是澄迈城镇化道路的一大挑战,也是澄迈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重要任务目标。

  “十二五”期间,澄迈继续集中力量,强力推进“8+2”民生工程(“8”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住房、文体、电信、金融,“2”即富民增收工程和以文明生态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

  这5年期间,澄迈先后三次出台了推进“8+2”工程的文件,逐年加大“8+2”工程资金投入,做到全县新增财力100%用于民生。在推进“8+2”民生工程中,澄迈围绕群众在上学、就业、就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所急所需,突出工作重点,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农村实现了道路畅通、村村有卫生室、村村能上网、上学就医不再难、消费可刷卡、生活有保障,群众的幸福感明显增强。“8+2”民生工程的实施,让澄迈在网上信访、三级公共卫生网络建设、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十二年义务教育三免四补”等多个民生领域实现了“十大率先”。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城市的文明延伸到农村去。”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认为,城乡一体化不仅要在空间布局上把小城镇划入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中,更重要的是通过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消除和改善城乡差距,确保无论是进了城的农民,还是留守乡村的农民,都能够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民生资源城乡全覆盖给澄迈的农村带来新面貌、新生活,也催生了农村新产业、新品牌。如借助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澄迈创办“一月一镇一演”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被国家文化部向全国推荐。2012年,“8+2”工程进入了全面提升和深化阶段,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农村养老保障等领域有了新的突破,获得全国唯一县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称号。2013年底,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起草的《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特别向全国推荐了澄迈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案例。

  在“十二五”期间,澄迈陆续投入了134.3亿元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接下来“十三五”期间,澄迈还将在农村教育、农村低保、保障性住房、新农村建设等领域进行全面覆盖。

  深入推进生态现代化建设

  三次产业转型成效初显

  在澄迈县老城经济开发区的美仑河畔,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建筑跃然眼前。咖啡走廊、时尚商场、写字楼、活力广场……老城经济开发区正从当年的传统工业开发区,向新型生态现代化产业方向转型升级。

  这5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澄迈发展也不可避免遇到环境污染问题。从长远利益出发,澄迈提出了要探索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三赢’之路,即走生态现代化道路。澄迈率先全省提出“生态现代化”的发展构想,用40余项与生态挂钩的指标引导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脱钩”。连续6年,澄迈绿色GDP 占比达到70%以上,三次产业转型成效初显。

  在《澄迈县生态现代化建设规划指标》上,记载着一连串指标数据:至2015年,全县绿色GDP占全县GDP比重达60%以上,工业废水处理率达95%以上;至2020年,万元GDP能耗低于0.6吨标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率达97%以上。

  围绕“生态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大目标,澄迈于2009年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主任的生态现代化建设委员会,同年挂牌成立了生态现代化建设办公室,做到编制、人员、经费、职责“四到位”,并出台澄迈县“十二五”时期生态现代化建设规划。

  这5年期间,澄迈完成了生态县规划(2013-2020)编制工作,43项生态现代化建设中期目标全面完成,绿色生产总值(GDP)占全县GDP的比例达74%,万元GDP能耗为0.51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万元GDP能耗为0.8吨标准煤的目标,能耗累计下降超过36.25%。

  在“生态指标”的倒逼下,澄迈县政府加大了政策倾斜,至今支持三次产业“绿色发展”的投资超过50亿元,政府和企业的投入比是1:10。澄迈40余家“超亿元”工业企业投入“真金白银”进行节能减排技改,其中,中航特玻的全氧燃烧生产线投资近2亿元。

  苛刻的生态指标为澄迈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奠定了基础。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澄迈借力“长寿之乡”美名,大力发展长寿食品、生态旅游、生态地产、休闲文化、康复康体等五大健康养老产业,打造高水准的现代服务业,满足公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在政府政策倾斜下,低碳文化产业日益在澄迈经济发展中异军突起。受益于政府财税、土地、行政审批等关键环节的支持,位于澄迈的海南生态软件园吸引了包括腾讯、中软等800多家国内外企业入驻,以“人脑+电脑+网络”的模式创造了百亿元产值,有望在未来5年至8年间升级为千亿级体量。

  以生态为抓手的产业结构调整为澄迈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截至2013年,澄迈43项生态现代化建设中期目标全面实现,GDP跨越200亿元大关,连续3年绿色GDP占比都已超过70%,同时经济增速连续5年保持省内最快速度。

  (记者 孙慧 1月27日电)

  “十二五”期间

  民生工程成就

  总共投入134.3亿元建立覆盖全县的社会救助、医保、社保和城乡低保等四大保障体系

  医疗上:

  建成177家村卫生室、20家乡镇卫生院、3家县级医疗机构

  教育上:

  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三免四补”政策,澄迈中学被评为“省一级甲等学校”,思源实验学校等8所学校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基础设施:

  建成168宗供水工程,解决16.6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11765套,改造农村危房5622间,改善和解决了10.53万城乡居民住房条件

  生态现代化建设

  取得重大成就

  生态规划(2013—2020)编制工作完成,43项生态现代化建设中期目标完成

  绿色生产总值(GDP)占全县GDP比例达74%

  万元GDO能耗为0.51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万元GDP能耗为0.8吨标准煤的目标,能耗累计下降超过36.25%

  “绿化宝岛”大行动全面完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5%

  行政审批改革

  取得重大成就

  取消、调整、下放了171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幅达43.4%

  县级审批按时办结率99.3%,平均提速67.4%,190项审批事项开通互联网申报功能,占全部事项的85%

  全县13个行业协会全部与行政机关脱钩。

  (制表/王凤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励精图治乐东展新气象
下一篇:临海高歌打造幸福港湾城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