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鱼让乡亲日子更红火
2016-11-24 10:37:48 来源:海南日报 评论:0 点击:

一位女工在晾晒棚内晾晒红鱼。

儋州白马井渔港交易收入可观,渔民们乐得开怀大笑。

儋州白马井渔港,渔船满载而归。

待加工的红鱼。

刚被收购的红鱼等待称量。

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加工小包装红鱼干。

儋州各种红鱼产品。
作为农业大市,儋州有数百种本土农产品。在各产业产品中,儋州红鱼脱颖而出,跻身儋州九大特色农产品之列。这缘于儋州红鱼具有包括标准化、底蕴厚重、品质高端等系列比较优势。
主营红鱼的儋州创华实业有限公司,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履行社会责任。
据了解,该公司直接或间接资助多名贫困学子重回校园,也多次对患病弱势群体伸出援手。
除了直接捐助,该公司还注重产业扶贫。通过夯实红鱼产业,近年来该公司解决了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带动周边村民依靠红鱼等渔业脱贫致富,从而不断彰显产业的惠民效应。
A
资助弱势群体
“非常感谢,我要把这种关爱化作巨大的动力,继续考研深造,以后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尽力帮助弱势群体。”11月21日,远在吉林的吴雪丽在电话里激动地说。
吴雪丽是儋州市白马井镇福村人,现在吉林师范大学读大二。
据吴雪丽介绍,由于她父亲长期患病,家境困窘。多亏了儋州创华实业有限公司送来“及时雨”,拿出大笔资金,资助吴雪丽读书,并帮助其父治病。
像吴雪丽及其家人得到儋州创华实业有限公司资助的,近年来不在少数。
据儋州创华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从该公司成立以来的近10年内,多次为弱势群体直接资助、为希望工程捐款,总金额不低于50万元。
谈及为社会事业慷慨解囊,该公司负责人说,无论是乡里乡亲,还是其他弱势群体,当时也没有多想,就觉得应该尽一份力。
B
做大特色产业
“从13岁起,我就走出家门,靠一根扁担挑运咸鱼谋生。”儋州创华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锦菊扳着手指头说,“记得我第一次挑了30斤咸鱼,运到白马井集镇。后来力气渐渐练得大了,就挑到王五、中和、长坡等更远的地方。”凭着一根扁担,她担起了自己的生活,也担起了家人的生活,更担起了从谋生到创业的梦想。她相继跟船到广州、福州等地销售咸鱼,慢慢地有了经营渔业产品的启蒙意识。2006年,她与丈夫一起创办公司,起初也是粗加工整条的咸鱼。
2012年,该公司采用小包装,其咸鱼系列产品主要包括红鱼干、马鲛鱼、石斑鱼等。
如今,该公司生产的红鱼等产品,远销我国沿海、东北和韩国等市场。
随着儋州红鱼产品在省内外大市场的畅销,具有多重比较优势的儋州红鱼产业,正在做大做强,不断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据了解,该公司今年前10个月已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全年有望突破5000万元。
基于此,儋州红鱼产业谋求转型升级:一是大渔船购置了大型制冷设备。为了保证红鱼一年四季供应市场,企业建设了多个保温库、速冻间和预冷库,在渔汛期大量收购新鲜红鱼并利用冷藏技术进行保鲜,在阳光充足的季节分批腌制、晾晒、加工。二是注重细分市场。目前,儋州的红鱼产品,继续在包装上下功夫,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确定大小适宜的分装产品,区隔为不同档次,满足各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实行差异化竞争。
C
带动周边发展
站在白马井渔港,可以望见雄伟的洋浦跨海大桥。阵容强大的回港渔船悬挂着猎猎飞扬的国旗,与大桥一起构成壮丽的景观。
每当晨曦微露,儋州白马井渔市早已开张。而在天气好的日子,渔港更是热闹非凡,因为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停泊在渔港,船上、岸上人声鼎沸,交易火爆。
立足于这样的渔业大镇环境,儋州创华实业有限公司的红鱼等海产品销售看好。这不仅使该公司做大做强,也带动儋州不少渔民依靠海洋捕捞发家致富,有的建起了漂亮的新楼房。
福村负责人透露,全村共有1400多户,渔业总收入超过2亿元。除了企业经营红鱼等海产品,村民们也出海捕捞,收入不错。如今,福村大多数家庭建起了新房。
诸如,白马井镇福村渔民董壮严,花了40多万元建设的二楼小洋楼竣工,他与家人已乔迁新居。
谈及在儋州一些龙头企业带动下的渔业,年逾五旬的渔民董壮严微笑着说:“现在闯海打鱼的接力棒已交到儿子手里了,但我有时候也跟他一起出海,相信日子会越来越红火!”(平宗)
相关热词搜索:

评论排行
- ·手机农业科技110 系统(...(4)
- ·海口大坡服务站(2)
- ·文昌举办农业科技110手机...(1)
- ·香料饮料服务站技术员应...(1)
- ·乐东县科技110快速反应 ...(1)
- ·苦瓜高效栽培技术(1)
- ·八所镇挂职科技副镇长组...(1)
- ·龙江服务站(1)
- ·三门坡服务站(1)
- ·隆苑农庄(1)
- ·新和农庄——马来绿(1)
- ·买个爱心冬瓜 免费配送到家(1)
- ·“紫娘喜”再夺“荔枝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