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园 圆了脱贫梦
2016-11-10 14:36:35 来源:海南日报 评论:0 点击:

11月9日,王大裕在产业园指导学员品识鉴别沉香。 通讯员 王家专 摄
八年与沉香为伴,如今走到哪里,王大裕的身上都带着一股淡淡的沉香的气息。
走进他倾注多年心血打造的沉香园,琳琅满目的沉香制品和摆件十分引人注目。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沉香种植、加工、展览、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已形成,跟随其种植沉香,以及学会沉香加工技术的贫困户们,也都脱了贫。
随父从商走上创业路
王大裕1983年出生于澄迈县金江镇一个体商户家庭,其父辈主要从事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物资的销售,其祖父有收藏银元的爱好。从小,王大裕就经常跟着爷爷到海口的古玩城“淘宝”,有时也做些交易,耳濡目染下,他对经商颇有兴趣。
2002年,从师范院校毕业后,王大裕决定返乡随父从商。但他并不满足于农用生产物资的销售,将目光投向古玩城,自己摸索着做起了花梨木制品交易。“当时收购一把花梨木算盘20元,但是转手就能卖出800元,利润高得惊人。”王大裕说。
不仅如此,在不断走访和调研的过程中,王大裕还发现,海南是花梨、沉香等珍稀物产的优良产区,但专业种植和加工的技术当时并不成熟,这让他发现了商机。2011年,经过长达六七年的奔波考察和积累,王大裕决定开始自己种植沉香,选址在澄迈县加乐镇,第一次承包了30亩地。
坚定信念义无反顾
尽管沉香价值不菲,但是种植沉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结香也很费功夫。因此,对于王大裕选择种植沉香的做法,一开始很多亲友反对,有朋友质疑:“你这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赚钱啊?”
但不管别人怎么说,王大裕的态度都十分坚定。他说,他不仅要把沉香种出来,还要把沉香加工、销售的产业做大,甚至改变整个片区,让加乐成为沉香种植和加工的重要基地,让澄迈打出沉香文化的品牌,让海南沉香天下闻名。
在说服家人后,他购进了一批加工沉香粉、沉香丸的机器,还专程从广东聘请了师傅,给当地群众培训加工、雕刻等手艺,先用收购来的沉香木做原料,在加乐建起了加工生产基地,并逐年扩大沉香种植面积。
做大产业造福乡里
事实证明,王大裕的判断是没错的。当年每市斤最高卖出150元的沉香,短短几年间便涨至4000元,翻了数十倍。2014年,王大裕发起成立了裕丰沉香专业合作社。此时,他在岛内外的销售网络也已经铺开,年销售总额近2000万元。
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王大裕鼓励自己厂里的工人推荐介绍身边家庭经济困难的邻里来入职,初学者给予每月1500元的补贴,掌握技术后可获得每月2500元的固定工资。王娇、邝裕峰等6户贫困户先后成为加乐沉香加工厂的职员,不仅得到一份工作增加了收入来源,更学会了一门手艺。
今年,王大裕又注册了“乐香里”商标,成立了海南香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并在金江镇建起了一座园林式的沉香产业园,集沉香观赏、品鉴、交流、文化休闲与一体,致力弘扬沉香文化,打造澄迈沉香特色文化品牌。
在加乐一带,沉香工艺品、沉香茶等系列产品也早已悄然流行。这里,除了裕丰沉香专业合作社种植的240亩沉香,周边农户也纷纷加入,共计种植沉香已近1000亩。加乐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计算,一亩地可种植沉香130株,经过8年的管理,每株产值3000元左右,按1亩100株的成活率计算,届时仍可达到亩产值30万元,按照目前的沉香产业规模来看,还可带来300-400人的就业机会。(记者 李佳飞 特约记者 陈超11月9日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蓄水充足备冬种
下一篇:产业落地 贫困户生活有盼头

评论排行
- ·手机农业科技110 系统(...(4)
- ·海口大坡服务站(2)
- ·文昌举办农业科技110手机...(1)
- ·香料饮料服务站技术员应...(1)
- ·乐东县科技110快速反应 ...(1)
- ·苦瓜高效栽培技术(1)
- ·八所镇挂职科技副镇长组...(1)
- ·龙江服务站(1)
- ·三门坡服务站(1)
- ·隆苑农庄(1)
- ·新和农庄——马来绿(1)
- ·买个爱心冬瓜 免费配送到家(1)
- ·“紫娘喜”再夺“荔枝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