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开足马力为贫困户脱贫“护航”
2017-10-27 11:22:17   来源:海南日报   评论:0 点击:

陵水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开展就业帮扶,加强兜底保障陵水黎族自治县隆广镇石关村常皮村民小组引入光伏扶贫方式,家家户户房顶的光伏发电系统...
陵水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开展就业帮扶,加强兜底保障
\
陵水黎族自治县隆广镇石关村常皮村民小组引入光伏扶贫方式,家家户户房顶的光伏发电系统已经并网发电,产生效益。
\
本号镇芭蕉村本达村民小组村民卓玉琼一家借助“金融扶贫”的政策支持,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
椰林镇引导贫困户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陆龟养殖。
\
本号镇政府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在本号村多年荒废的60亩低洼田里,因地制宜发展芋头种植产业。

  “每月领2400块钱工资,前几天还得了1600块钱分红。政府给我们想的办法好,兑现承诺了。”近日,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的贫困户王爱卿谈起今年的收入,笑着说道。去年底,政府引导全镇贫困户加入陆龟养殖合作社,每人以8只免费发的陆龟入股,保证每只陆龟年收益至少200元。近一年时间过去,王爱卿不仅如愿领到分红,每个月还能因负责合作社管理工作领到工资。

  脱贫攻坚是陵水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之一。该县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积极创新产业扶贫方式,多种举措开展就业扶贫工程,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目的只一个:为贫困户稳步脱贫“保驾护航”,让困难群众的生活好起来。

  截至今年9月30日,陵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2.12万人;今年以来已实现贫困户退出9046人,占省下达年度计划任务(13909人)的65%。

  产业扶贫

  让贫困户吃上“定心丸”

  陵水文罗镇五星村,在青蒲豪猪养殖示范基地里,浑身长刺的豪猪在欢快觅食。“好养又值钱,去年最高卖过120块钱一斤。并且,有党支部和合作社带领,我们心里有底,比单干强!”该村贫困户加入本村豪猪养殖合作社,他们共有500头豪猪养在这里。

  这个基地成立于2014年,2016年底开始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方式助力贫困户脱贫。“我们发现这个产业确实能给农户带来较多收益,所以把贫困户纳进来。”五星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丽萍说。

  在本号镇军普村,不久前还是一片荒地的120多亩地如今变成了火龙果基地,86户贫困户在政府帮扶下加入火龙果种植项目。项目采取了“党支部+金融+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运行,由政府引导金融机构进行资金扶持,由村党支部书记暨合作社负责人带领贫困户开展生产。预计第一年每户将获得保底分红2600元,第二年起每户获得3600元。

  “党支部+致富能手+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公司+贫困户”,陆龟、豪猪、火龙果……这些创新产业扶贫方式,在陵水已是常见。此外,当地今年还与中扶旅游、润达现代农业、汇源果汁集团等大企业合作,让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陵水安排产业扶贫资金4326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1个,辐射带动贫困户3734户,组织化程度高达97.1%;开展整镇式扶贫,成立英州惠农扶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英州全镇15个村554户贫困户成为公司股东;引入光伏扶贫方式,在隆广镇的1350户贫困户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每个贫困户家庭每月平均收益400多元,收入可持续25年。

  就业帮扶

  让每个家庭看到希望

  “儿子有工作,一家人安心!”不久前,在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本号镇格择村贫困户高永法的儿子高亚雄在陵水香水湾安保公司谋得一份保安工作,这让一家看到摆脱贫困的希望。

  去年以来,陵水相继举办多场就业扶贫招聘会,为企业与贫困户之间搭建桥梁。

  高永法的帮扶责任人带着高亚雄去应聘,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陵水十分重视就业扶贫工作,去年至今,已累计举办逾21场扶贫专场招聘会,组织企业为应聘者提供了包括生产工人、销售、保洁等在内的工作岗位,实现495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一名贫困户的背后就是一个贫困家庭,让他们就业,对消减贫困人口的帮助是很大的。”陵水就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今年陵水更进一步,出台了就业扶贫十二条举措,明确一系列补贴政策,鼓励各类机构为贫困户提供岗位,力争让全县每户贫困户家庭都至少1人稳定就业。

  这些机构,每吸纳1名贫困人口就业,可获得1000元补贴;通过培训使他们得到电工证、驾驶证等证书的,将获得4400元/人的补贴……吸纳贫困户就业的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非企业生产经营主体,为他们免费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和食宿的指定培训点,组织他们到企业就业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均可获得政府补贴。

  “两不愁”“三保障”

  最大力度为脱贫“护航”

  去年以来,陵水推出惠民“十补”,确保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今年陵水财政安排44.5亿元投入民生建设,配套扶贫资金达3亿元,将把惠民举措进一步做精做细。

  今年陵水财政投入住房保障的资金达2.5亿元,其中安排6000万元用于危旧房改造。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强调,要把所有计划脱贫且住房安全无保障的贫困户纳入其中。目前,全部884户贫困家庭的住房均已开工,当地正全力以赴,力保11月底全部达到入住条件。

  而在社会保障兜底上,对符合低保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做到应保尽保。截至8月31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低保共592户1735人,1-8月共发放贫困对象低保金124.05万元。

  陵水县卫计委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县已完成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实现一人一档。并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降低贫困家庭医疗费用支出,尤其在就医报销方面,做到一站式服务,解决患者大病救助报销难问题。

  到9月底,陵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2.9万人,参合率为100%;政府全额支出补贴545.16万元为贫困户购买大病保险。此外,还为全县贫困人口购买扶贫人身保险,贫困群众只要住院都享受每天100元补贴,一年最多补贴180天。目前,正在对2018年度征缴补贴对象进行审核。

  在教育方面,今年陵水落实贫困户子女从学前至高等教育的全程帮扶政策,利用“教育精准扶贫管理系统”对建档立卡学生信息动态跟踪管理;启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全上学”计划。

  截至9月,陵水全县已完成资助2016-2017年度贫困家庭子女6290人,资助率为100%,共发放1797.95万元(不含普惠资助)。

  本号镇黎盆村贫困户王明忠:

  住上新房子 再赚卖鹅钱

  “多亏了政府帮助,我和老母亲才能住进新房!” 微风拂面而过,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黎盆村第三村民小组的贫困户王明忠望着眼前的新屋,笑容挂在他的嘴角。

  多年前,王明忠因在建筑工地施工时失足从塔吊上摔下,导致腿脚伤残,至今无法进行过重的劳动。“能过生活就不错了,哪敢想盖房子。”王明忠回忆道。

  全家4口人“蜗居”在60平方米的瓦房里,最难熬的便是台风天。“外面下雨,屋里也下雨。” 王明忠说,老房子是父母盖的,已有超过40年的历史。年久失修,每当下雨,屋里的东西全泡水了,只能转移到附近的学校过夜。

  去年以来,陵水县政府大力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去年9月拆了老房,3个月后我们就搬进了新房。”除了搬进新房子,考虑到王明忠身体条件,政府还给他送来了30只鹅苗和2头小黄牛,希望他通过养殖改善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王明忠将27只扶贫鹅以每斤25元售出,赚了5000多元。此外,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还将家里的1.8亩水田租出,每年能赚1000元,“政府帮助我们,虽然我现在身体不方便,但也要努力把生活过好。”王明忠感恩地表示。

  “政府开展扶贫,村里很多方面都起了变化。”王明忠说,以前通往自家这条路是土路,现在变成了水泥路。据了解,去年黎盆村已完成整村推进任务,中心村基础建设基本完备。

  据黎盆村驻村第一书记孙凤龙介绍,今年年初,省总工会决定在黎盆村已建的100米深水井的基础上,再帮村民钻一口200米深水井,解决1000人饮水难问题。目前,水塔建设已经完工。“工程队正在帮我们修水管,以后喝水不难喽。” 望着每天都在改变的村子,王明忠满怀希望。

  本号镇22个行政村成立22家村集体企业

  专业运作促精准扶贫

  “我们村也有公司了!”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军普村贫困户王香梅几天来非常兴奋。

  她自从加入村里成立的陵水黎梦休闲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火龙果种植,一有空便用手机上网或是到基地向技术员了解种植技术,“我的脱贫希望就寄托在它们身上了。”

  军普村不是个例。不久前,本号镇22个行政村成立了22家村集体企业,全面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鼓励包括贫困户在内的群众积极参与到村集体产业创建发展,让村集体产业成为该镇精准扶贫的新亮点。

  这一举措,是该镇在扶贫产业发展的经营主体和发展方式上的一次探索。当地全面分析合作社及村办公司的优缺点,在总结往年扶贫工作的基础上,为解决现有农业合作社扶贫资金使用不对口,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镇政府鼓励各村成立注册资金200万元的村办公司,以现有的产业项目和政府的扶贫物资作为公司的注册资金。

  同时,本号镇政府委托专业机构,针对扶贫产业结构体系设计,培训指导村办公司规范运营管理、提高村办公司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财务人员的会计业务素质,建立健全村办公司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予以指导,以达到精准扶贫产业健康发展和解决空壳村问题,积极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本号镇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在企业架构方面,村办公司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成员由当届村“两委”干部选举产生或镇党委委派由村两委成员担任,监事会设监事3人,有镇党委委派驻村干部1人,贫困户代表1人,驻村第一书记1人。由村委会聘请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士担任总经理。财务部由会计、出纳、仓储构成。经营部由营销和供应构成。生产品质部由技术小组和生产小组构成。

  谈及公司操作的优势,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吸纳具有经营管理理念和能力的人才作为公司的管理班子,对公司进行战略发展规划,量化经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利于产业扶贫工作的持续开展,同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军普村党支部书记符育人介绍,按规定,公司将扶贫物资作为股本金,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收益的60%分配给贫困户,30%作为经营管理团队的绩效奖励,计入经营成本,10%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用于村级公共事业建设。“在企业宣布破产,依法进行清算、注销时,扶贫资金将优先清算,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策划 阿福 文 大皮 图 武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兴村走上新兴路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