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种业“芯片” 打造南繁“硅谷”
2022-01-28 11:04:45   来源:三亚日报   

崖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摘得国字招牌2021年10月26日,在崖州区(城西村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进行的杂交水稻双季晚造测产达到了亩产660.36公斤...
崖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摘得“国”字招牌
\

2021年10月26日,在崖州区(城西村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进行的杂交水稻双季晚造测产达到了亩产660.36公斤。本报记者 李学仕 摄
\

  高标准农田5.33万亩,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96.73%,亩均投入超过5000元;

  种业产值37.65亿元,主导产业覆盖率65.13%,实现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入驻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32家,与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合作设立科研机构26家;

  ……

  2022年新年伊始,三亚迎来“好彩头”:农业农村部公示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名单中,三亚市崖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43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一串串翔实的数据,仅仅是崖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敢闯赶试、敢为人先”的一个注脚。

  搭建平台聚力攻坚瞄准“高科技”

  作为“国字号”的农业产业园,崖州区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元素”?

  资源优势是崖州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名单的关键。

  三亚市崖州区位于国家南繁的核心区域,是全国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和南繁育种基地。

  据统计,崖州区累计育成新品种占全国的50%,有力支撑了种业科技自强自立、种源自主可控。

  三年前,崖州区立足国家种业发展大局,探索推进南繁事业向南繁产业转变,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决定以种业为主导产业,创建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019年6月,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主导产业为种业。经历为期3年的创建,2022年1月4日,产业园成功摘得“国”字招牌。

  成功入选绝非偶然。在创建之初,崖州区科学定位,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创建工作。

  规划上,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3.5万亩,覆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和原南滨农场27个生产队,农户15785户;

  使命上,作为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特殊园区,创建在全国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特殊时期,承载着建设“南繁硅谷”、打造全国种业创新高地等特殊使命。

  产业园创建以来,以“做强种业芯片,打造南繁硅谷”为目标,着力构建南繁种业、科研、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形成科技创新核、育种制种区、成果转化区、产业融合区、生态保育区“一核四区“的空间发展格局,成为农业科研育种的“助推器”、农业生产用种的“储备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以”南繁硅谷“为目标,产业园不断引进科研院校和科研企业,实现技术装备水平区域领先。目前,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已具雏形,建成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集聚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优势科研院校,打造了分子检测、基因编辑与遗传转化等种业创新平台11个,已具备创建国家实验室的基础条件。开展种业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项目45项,累计投入研发经费7571.6万元。

  高标准建设 打造海南科技创新标杆

  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南繁育种用地的规划必须提高标准。“我们对农业土地进行了改良和整合,把碎片化土地整合成片,使土地规模化。”三亚市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怀良说。

  创建以来,产业园就在“高标准”建设基地上下足功夫。

  建设高标准农田5.33万亩,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96.73%,亩均投入超过5000元;

  园内土地流转和生产托管面积4.93万亩,适度规模经营率高达89.47%,南繁种业、芒果等产业基本实现规模化;

  产业园推行“三减一循环”绿色发展模式,节水灌溉面积4.57万亩,覆盖率达83%,农药化肥使用量稳步降低,施用强度为7.99公斤/亩;

  ……

  张怀良表示,崖州区引入规模化的专业企业,先让企业打造农业,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方式,实现农业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既能提高产值,又能降低成本。

  据统计,产业园创建3年以来,产业园聚焦现代种业,按照“生产+加工+科技“发展要求,形成作物育种、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储运、技术推广、科技交流、科普教育、休闲体验等全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完成年总产值57.79亿元,其中种业产值37.65亿元,主导产业覆盖率65.13%,实现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年制种产量超5500吨,预计辐射推广面积超300万宙,入驻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32家,与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合作设立科研机构26家;通过南繁选育品种推广产生的间接收入达40.89亿元。正在建设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建成后保存能力达40000份,能满足未来30年收集或者引进野生稻资源的保存需求。

  (记者 张慧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省新添2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下一篇:渔港年味浓浓迎新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