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琼中答卷”
2018-12-12 08:11:10   来源:海南日报   

作为全省计划今年脱贫摘帽的两个市县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不断总结经验、攻坚克难,全县从上到下进入“战时”状态,紧扣脱贫指标要求。
\
琼中什运乡伯保村风景如画
\  作为全省计划今年脱贫摘帽的两个市县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不断总结经验、攻坚克难,全县从上到下进入“战时”状态,紧扣脱贫指标要求。

  近年来,琼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整合资金为手段,以基层党建为保障,推行“扶贫+”模式,深入推进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十二个一批”脱贫工程,取得累累硕果,真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幅幅美丽富有的乡村画卷在黎村苗寨中徐徐展开……

  攻坚克难拔“穷根”深刻认识严峻形势

  琼中位于海南岛中部,是海南“三江”(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共源之地,森林覆盖率高达83.74%,素有“海南绿肺”“天然氧吧”的美称,但由于交通闭塞等因素,此前很多百姓只能守着青山绿水过苦日子。

  “割胶是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胶价越来越不好,日子越过越苦。”回忆起从前的日子,红毛镇黎凑村村民朱兴标悻悻然地说。2014年,朱兴标在政府的引导下,在林下种植益智和养蜂,在2016年成功摘下了“贫困帽”,住上了新房子。

  近几年,在琼中,像朱兴标一样脱贫的群众越来越多,全县各村各寨也逐渐褪去陈旧、沧桑的外衣,换上了崭新、美丽的新装。而这一切的转折点就在于2012年,琼中迎来了改变现状的重要契机。

  琼中县四套班子领导进行数十次的研讨,得出结论: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等,紧紧围绕“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全县总体发展思路和“一心一园一带八区”总体发展布局,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调结构、扩投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呈现转型提速、跨越赶超的健康发展态势。

  虽然有了发展思路,可初到农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干部,因为种种原因,曾一度陷入茫然阶段。琼中意识到要想攻坚克难拔掉“穷根”,就得深刻认识严峻形势,梳理摆在面前的“拦路虎”。比如:县域经济总量偏小,总体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部分贫困户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压力依然很大;部分重点项目推动缓慢,投资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民生事业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

  齐心协力攻难点 聚焦短板差距

  万事开头难,2015年7月从省农信社来到琼中湾岭镇岭门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黄海军刚上任就遇到了村民给他的“下马威”。

  黄海军有些苦恼地说,一些村民宁愿喝着茶过苦日子,也不愿意去劳作,浪费了身边的好资源,辜负了政府的好政策。

  无独有偶,琼中辖区内十个乡镇几乎都出现了村民不配合、政策落实难的情况,一时间其他帮扶责任人也像黄海军一样乱了阵脚,不知从何入手。

  面对难题,琼中树立“抓扶贫就是讲政治、抓扶贫就是抓发展”的理念,靶向脱贫摘帽的标准,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抓好落实,快速补齐短板,全面夯实脱贫摘帽基础。

  实行脱贫攻坚党政同责,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推行“一把手”带头研究重大问题、带头协调难点事项、带头狠抓任务落实、带头开展检查督办的“四带头”机制,2016年以来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县委专题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党政联席会等近200次。设立1个县级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10个乡镇脱贫攻坚大队和100个行政村脱贫攻坚中队,做到县、镇、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大扶贫”格局。

  “结合县里的帮扶思路,我打算先从罗马村民小组‘等靠要’思想最为严重的贫困户王成业‘下手’。”黄海军说,他亲自带着王成业去学习养羊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王成业的抵触心理慢慢地消失,随即贷款1万元,自己再出5000元,牵回了10头黑山羊。仅仅两年,这一产业不仅让王成业还清了贷款,还过上了好日子。

  其他乡镇的帮扶干部们也都使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甚至把家安在村委会办公室,与村民同吃同住,牺牲陪父母、爱人、孩子的私人时间帮村民盖新房、创增收,落实义务教育、基础医疗等相关保障,奔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前线。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琼中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帮扶干部、村民的齐心协力中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琼中脱贫攻坚工作得到国务院督导组、省际交叉考核组的充分肯定,2016年度扶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全省第一。

  虽然当年获得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但是琼中没有自满,再接再厉、继续巩固,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十二大脱贫工程,真正做到让老百姓“两不愁、三保障”,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生态领域扶贫、危房改造、健康、教育等重点扶贫工作。

  脱贫“摘帽”成了真 百姓增收笑开颜

  到2017年底,琼中贫困人口下降到1158户4510人。到2018年下半年,琼中贫困人口从2012年4.32万人减少到81户285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1088户4175人,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以下,达0.23%。错退率、漏评率控制在1%以内,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这些数据其实是一个又一个脱贫家庭的真实故事。

  每天,琼中和平镇堑对村村民陈书文都要拉着两笼土鸡,驱车经过一条横跨过乘坡河的大桥,给商家送货。作为家禽养殖合作社理事长,陈书文说,“以前,我想的是家里什么时候才能摘掉‘贫困帽’;现在,我想的是如何才能将产业壮大,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政府富美乡村建设计划等实施后,2017年合作社的营业额达到了20余万元。”

  近年来,琼中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整合资金为手段,以基层党建为保障,推行“扶贫+”模式。同时,通过全面推进十二大脱贫工程,解决老百姓“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

  依旧以陈书文所在的村庄为例,有着“春夏的草原、秋冬的海”之称的堑对村,如今捧上全域旅游、特色产业“饭碗”的村民已逐步摘下了“穷帽”,真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产业兴,钱袋鼓”。种桑养蚕、养蜂、黑山羊养殖等9大特色产业,让琼中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使得一个个村庄摆脱了“贫困村”的称号,一位位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奔向致富路,实现了产业扶贫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闯出一条产业扶贫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子。

  此外,琼中还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保障,全方位解除百姓后顾之忧。

  率先在全省建立贫困户、农村低保户、特困户、农垦城镇户籍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补贴实现“全程资助”,共为6219名学生发放生活补贴和国家助学金2102.64万元,实现学前到中职各个教育阶段贫困学子全覆盖。抓好健康医疗扶贫,投入1474.25万元,筑牢健康扶贫“七道防线”,“四类”人员住院报销平均比例达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实现全覆盖。抓好危房改造,实行危房改造指标三年滚动、危房存量台账销号管理,2018年,全县四类重点对象开工1162户,均已完成改造,竣工率100%,搬迁入住1162户,入住率100%。

  曾经,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只求温饱,住着漏水危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脱贫致富,住进了一幢幢崭新靓丽的楼房,昔日的贫困县正昂首阔步地冲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记者 陈欢欢 王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交流扶贫成果 开展经贸对接
下一篇:干部吃住在村常驻帮扶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