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奏响“富美乡村”绿色旋律
2018-09-07 08:17:02   来源:海南日报   

  看富美乡村,请到琼中来。
\
琼中堑对村风景如画。

  看富美乡村,请到琼中来。

  近年来,琼中按照“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全面推进、配套建设、突出特色、持续提升”的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为导向,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展示黎族苗族传统文化风貌为核心,以产业富民、特色居家乡村、文明乡风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四大工程”为抓手,通过“连点、串线、成片”推进方法,致力打造集“富、美、趣、和”于一体,可游可憩、宜商宜居的富美乡村。5年来,琼中累计整合投入资金5.738亿元,建设“富美乡村”示范点210个。

  产业富民百姓笑

  近日,一场清雨过后,坐落于群山之间的琼中什运乡三联村显得更加绿意盎然,所到之处,草木葱茏,田地里,桑农们正忙着采摘桑叶。

  一幢幢崭新的新房掩映在绿树之中,向人们展示着这里的富足……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村民大多守着几亩薄田过穷日子、住着破旧瓦房。

  “今年1月至8月,我家光种桑养蚕就收入了近2万元,蚕丝变成‘金丝’了。”三联村什太村民小组村民王世民说,现在全家搬进了新房子,日子越过越好。

  不只王世民有了幸福感,近年来,尝到了“金丝”甜头的村民不在少数。如今,三联村共有82户村民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种植桑树面积达838.57亩,其中贫困户53户,成了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琼中县委书记孙喆表示,琼中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如何展开扶贫工作,县委、县政府曾进行深入调研,得出的结论是:扶贫开发的重点是产业扶贫,产业扶贫的关键是培育和发展能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

  “要变‘输血’为‘造血’,必须将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增强农民自身‘造血’功能。” 琼中扶贫办主任吴坤俊表示。

  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琼中精准规划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统筹建设资金,优先扶持种桑养蚕、养山鸡、养鹅、稻鱼共生、养蜂等5类短期见效快的特色产业,辅助扶持养羊、养牛、益智、油茶等4类中长期产业,有选择性扶持发展其他产业,如养竹狸、养豪猪、铁皮石斛等产业。

  2017年,琼中整合投入产业扶贫资金8895.5万元,实施农业特色产业项目86个,累计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基地238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49家,县级农业特色产业脱贫工程技术服务队5个,乡镇级农业特色产业脱贫工程技术服务队10个,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100名,带动5643户贫困户实现抱团发展。

  乡村发展“内外兼修”

  “最美中国乡村看什寒、红色文化村寨看便文、产业兴旺村庄看大边、相约爱情村落看合老……”2017年定居琼中的“候鸟”赵冬瑞说,在琼中,自己找到了“乡愁”。

  近年来,琼中结合全域旅游和产业小镇建设,突出黎苗文化和绿色生态两大主题,对全县100个行政村庄进行景区化、功能化、现代化、民族化的打造,完成了民房立面特色改造、排水排污系统建设、休闲活动场所建设、村庄硬化美化建设等项目规划设计。

  5年来,琼中累计整合投入资金5.738亿元,一笔笔勾勒出建设规划科学布局美、实施配套功能美、生态人居环境美、产业发展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五美”乡村,建设富美乡村示范点210个,不仅从面貌上改善农村环境,更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琼中加快危房改造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整合资金投入到“五网”建设中,实施电网改造升级项目33个,镇村道路硬化通达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农村电网、行政村互联网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琼中率先在全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自2016年起用三年时间,计划总投入13.09亿元,分步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在544个农村建设富美乡村污水处理站,14个乡镇(农场)建设污水处理厂,6个乡镇建设自来水厂。

  “让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绿富美’新农村建设,正在开启加速度。”孙喆说,2018年,琼中计划通过“连点、串线、成片”推进方法,在全县高规格、高品质建设49个“富美乡村”,建成一批集“富、美、趣、和”于一体,可游可憩、宜商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明乡风更增色

  富美乡村喜迎四方游客,也注重培养服务意识,琼中党员驿站应运而生,并赢得了各方认可。

  过去,琼中大部分行政村场所面积小、功能少,设施简陋。近年来,琼中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并围绕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目标,植入“党员驿站”概念。驿站是“富民”基地,也成了为村民办事的“便民”中心。

  “欢迎‘回家’!村里民宿多,还遍布乡村好味。”近日,在什寒村船型屋造型的党员驿站里,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康正热情地给几位来自三亚的游客介绍什寒村的食宿情况。

  什寒村的旅游服务设施,就是从最初的村级活动场所延伸开的。

  7年前,什寒村启动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修建完善党员驿站。2012年下半年,在原基地上升级打造什寒“奔格内”乡村旅游客栈,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此后,依托此地开展的科技进村、文化进村、法律进村、金融进村、公园进村等相继推进,最大限度地发挥村级活动场所的综合效益。

  琼中的“党员驿站”党建服务品牌,强化了村级党支部在“富美乡村”建设中的组织引领和服务协调作用。目前,“党员驿站”党建品牌已经成为琼中绿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红色元素”,也是琼中“奔格内”乡村旅游的一大亮色。

  “妹啊,快来捡,装满你的腰篓(黎语歌词大意)……”近日,在琼中中平镇深湴村,一首黎族民歌《拾螺歌》曲调欢快地响彻山谷,这是村里的深湴文化演艺队正在练习的新曲目。

  中平镇党委宣传委员刘颖春表示,深湴村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黎族苗族传统文化,政府引导村民利用革命老区的积淀和黎苗传承的民俗、民情,寻找“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黎苗特色游”的契合点,使乡村旅游更具地方特色,休闲经济更具人文含量,促进了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目前,琼中已建成116个乡村大舞台、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0个行政村(村委会)组织活动场所、102个村小组文化室,设置农村书屋100个,基本实现了“富美乡村”示范点全覆盖,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和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本报记者 郭畅 通讯员 秦海灵 陈欢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村里起“榔烟” 村民苦难言
下一篇:请到水乡黎家来做客

分享到: 收藏